[19.07] RoBERTa
訓練 BERT 的說明書
RoBERTa: A Robustly Optimized BERT Pretraining Approach
BERT 的成功帶給後續研究者大量的啟發。
作者在這個階段,回顧了 BERT 的設計,做了大量的實驗,發現原來 BERT 還有超多可以改進的地方。
定義問題
先複習一下 BERT 的設計:
BERT 的預訓練過程主要包括兩個目標:遮蔽語言模型(Masked Language Modeling, MLM)和下一句預測(Next Sentence Prediction, NSP)。
BERT 會先在大規模未標註的文本上進行預訓練,之後再使用標註的資料進行微調。
BERT 採用了 Transformer 架構,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。模型由 L 層 Transformer 組成,每層包含 A 個自注意力頭(self-attention heads),並具有 H 維的隱藏層。
預訓練目標主要包括兩個部分:
-
遮蔽語言模型(MLM):
- 在輸入序列中,隨機選擇 15% 的詞彙進行替換,主要目標是預測被遮蔽的詞彙。選中的詞彙有 80% 會被替換成特殊標記
[MASK]
,10% 保持不變,另 10% 會被隨機詞彙替換。
- 在輸入序列中,隨機選擇 15% 的詞彙進行替換,主要目標是預測被遮蔽的詞彙。選中的詞彙有 80% 會被替換成特殊標記
-
下一句預測(NSP):
- NSP 是一個二元分類任務,用來預測兩個段落是否在原文中連續。正樣本來自於連續的句子,負樣本則是來自於不同文件的句子段落。正負樣本各佔一半。
BERT 採用了 Adam 優化器,具體參數如下:
- ,,L2 正則化參數 weight decay 設為 0.01。
- 學習率在前 10,000 步逐漸增至 1e-4 的峰值,之後再線性遞減。
- 使用 0.1 的 dropout 機率,且在所有層與注意力權重上應用 GELU 啟動函數。
- 模型預訓練持續 1,000,000 次更新,每個小批量包含 256 條序列,序列的最大長度為 512。
BERT 的訓練資料來自 BOOKCORPUS 和英文 WIKIPEDIA 的組合,共計 16GB 的未壓縮文本。
本篇論文的作者認為:上面這些設計都要優化,通通都要改。
解決問題
優化實作細節
大部分超參數遵循原始 BERT 的優化設定,除了學習率峰值和暖啟步數會根據不同設置進行調整。
作者發現訓練對 Adam 優化器中的 epsilon 值非常敏感,調整後可能會提升性能或穩定性;當批量大小較大時,設定 也能增強穩定性。
預訓練時,序列長度最多為 512 個 token,與之前文獻不同,這裡沒有隨機插入短序列,也沒有在前 90% 的更新中減少序列長度,僅使用完整長度序列進行訓練。
作者使用混合精度浮點運算進行訓練,使用 DGX-1 機器,每台配有 8 × 32GB 的 Nvidia V100 GPU。
優化訓練資料
BERT 式預訓練非常依賴大規模文本數據,過去研究顯示,增加數據量可以提升最終任務的性能。
許多研究使用了比原始 BERT 更大且更多樣化的數據集,但這些附加數據集並非都可以公開釋出。作者在這裡盡可能收集大量數據進行實驗,以便在比較時達到合適的數據質量和數量。
最後,作者使用了五個不同大小和領域的英文語料庫,總計超過 160GB 的未壓縮文本:
-
BOOKCORPUS 和 WIKIPEDIA:這是原始 BERT 訓練所用的數據集。(16GB)
-
CC-NEWS:我們從 CommonCrawl News 數據集中收集的英文部分,包含 2016 年 9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間的 6300 萬篇英文新聞文章。(經過過濾後共 76GB)
-
OPENWEBTEXT:這是 Radford 等人(2019)所描述的 WebText 資料集的開源重建版,包含來自 Reddit 並獲得至少三個點贊的 URL 所提取的網頁內容。(38GB)
-
STORIES:Trinh 和 Le(2018)引入的一個數據集,包含從 CommonCrawl 中篩選出的與 Winograd schema 故事風格匹配的文本。(31GB)
我做了好多努力,然後搭配十倍的資料量,最後得到一個更好的模型!
這是我們內部的玩笑話,事實上,作者在後面有證明就算不增加數據量,只修改訓練策略也能得到更好的模型。
討論
在論文中,作者將主要調整的部分分為幾個方面來討論:
靜態遮蔽 vs. 動態遮蔽
原始 BERT 的實作使用靜態遮蔽,預處理時將遮蔽一次並在每個 epoch 重複使用相同的遮蔽模式。為了避免每個訓練實例使用相同的遮蔽,數據會重複 10 次,使每個序列在 40 個訓練 epoch 中以 10 種不同方式進行遮蔽,每個序列重複看到相同的遮蔽四次。
動態遮蔽則是在每次將序列輸入模型時生成新的遮蔽模式,對於進行更多訓練步驟或使用更大數據集的預訓練過程尤為重要。
結果顯示,動態遮蔽在效能上與靜態遮蔽相當,甚至略有優勢,因此後續實驗中採用動態遮蔽。
下一句預測(NSP)
原始 BERT 的輸入由兩個文件段落組成,這些段落可能來自同一文件或不同文件,並且模型會學習是否來自相同文件的輔助任務 NSP。
過去有研究質疑 NSP 的必要性,並提出去除 NSP 可能不會對性能造成負面影響。
為了驗證 NSP 的有效性,作者比較了幾種不同的輸入格式:
- SEGMENT-PAIR+NSP:與原始 BERT 相同,保留 NSP 損失,輸入為兩個段落。
- SENTENCE-PAIR+NSP:輸入為兩個自然句,保留 NSP 損失,但每個輸入明顯比 512 個 token 短。
- FULL-SENTENCES:輸入包含完整句子,移除 NSP 損失,序列可能跨越文件邊界。
- DOC-SENTENCES:與 FULL-SENTENCES 類似,但不跨越文件邊界,移除 NSP 損失。
結果顯示,去除 NSP 損失則能匹配甚至略微提升下游任務性能。
大批量訓練
使用大批量訓練可以提高優化速度與最終任務的性能,BERTBASE 原始訓練使用 256 個 序列的批量大小,總共進行 100 萬步的訓練。
結果顯示,增大批量大小能改善遮蔽語言模型的困惑度(perplexity)和下游任務準確率,大批量訓練也更易於進行分布式數據並行訓練。因此,作者在後續實驗中使用 8000 個序列的批量大小。
文本編碼
使用 Byte-Pair Encoding (BPE) 能夠處理自然語言中的大規模詞彙,BPE 將子詞單位作為基礎單位。
原始 BERT 使用 30K 個字元級別的 BPE 詞彙表,而本篇論文中,作者考慮採用 50K 個字節級別的 BPE 詞彙表,並且不對輸入進行額外的預處理或分詞。
初步實驗顯示,兩者效能差異不大,字節級別 BPE 在某些任務上略微表現較差,但考慮到其通用性,作者在後續實驗中使用字節級別 BPE。
訓練資料規模
作者首先採用與 相同的架構(L = 24,H = 1024,A = 16,355M 參數),並在與原始 BERT 相同的 BOOKCORPUS 和 WIKIPEDIA 資料集上進行 100K 步的預訓練。
使用 1024 顆 V100 GPU,訓練約持續一天。
結果顯示,RoBERTa 在控制訓練資料的情況下,相較於原始 有顯著提升,這裡強調了設計選擇的重要性。
1024 顆 V100 GPU。(???)
結論
總結全文中提到的改善方向:
- 延長模型的訓練時間。
- 使用更大批次並訓練更多數據。
- 移除「NSP」的目標。
- 使用更長的輸入序列進行訓練。
- 動態調整應用於訓練數據的遮蔽模式。
RoBERTa,在 GLUE、RACE 和 SQuAD 基準上取得了最先進的結果,且在 GLUE 上不需要多任務微調,SQuAD 也不需要額外的數據支援。這些結果展示了這些之前被忽略的設計選擇的重要性。
同理可以類推到其他模型架構:一個優秀的模型訓練架構可以帶來更好的模型性能,這個概念在每個領域也同樣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