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[21.09] CoOp

搖曳的呢喃

Learning to Prompt for Vision-Language Models


稍早我們也看過 Soft Prompts 這篇論文了,現在就來看看後續的相關應用。

提示

如果你還沒看過的話,可以參考我們之前寫的文章:

這種外掛式的調模型的方式,目標對象通常都是 LLM 或是 VLM。

而這篇論文的作者所定的目標是 VLM,確切來說,是我們耳熟能詳的 CLIP。

提示

沒聽過 CLIP?那先去看看這篇:

CLIP 在 2021 年 3 月的時候發表,隔了一個月就有人提出了 Soft Prompts 的概念。

於是作者決定把 Soft Prompts 的概念拿去用在 CLIP,就有了這篇論文。

定義問題

problem

這裡所定義的問題跟 Soft Prompts 一樣,人工設計的提示存在很多缺陷,針對不同的模型、不同的任務,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。

如上圖,以 CLIP 為例子。如果我們用 a photo of [CLASS] 這樣的提示,可以得到 80% 左右的準確率,但是多加一個 a 改成 a photo of a [CLASS],準確率居然會上升到 86%!

而且這不是特例,上圖四個不同的圖片都是這樣。

這是什麼情況?只是差幾個無關緊要的字,居然能夠出現這麼大的差距?

提示

等到你好不容易掌握了這個模型的特性,然後市場上又出現了新的模型,只好再重新來過。

複習 CLIP

我們猜你不會想去看 CLIP 的論文,所以簡單複習一下 CLIP 的架構。

clip

CLIP 包含兩個編碼器:

  • 影像編碼器:將高維的影像資料嵌入到低維度的特徵空間中。影像編碼器的架構可以採用 CNN 或 ViT。
  • 文本編碼器:基於 Transformer,將自然語言轉換為文本表示。

輸入的文本資料,處理方式為 BPE(Byte Pair Encoding)表示法,並轉換為 512 維的詞嵌入向量。其中,詞彙表大小為 49,152。在訓練過程中,句子會加入特殊符號 [SOS][EOS],並限制最大長度為 77。最後,取 [EOS] 位置的特徵進行 LayerNorm,並經由線性投影層處理。

CLIP 的學習目標是對齊影像與文本的嵌入空間。概念是給定一組影像-文本配對的批次資料,模型最大化配對樣本之間的餘弦相似度,同時最小化未配對樣本之間的餘弦相似度。

CLIP 的訓練資料規模非常龐大,為了讓模型能夠學習更多樣化的視覺概念,CLIP 團隊收集了包含 4 億組影像-文本配對的大規模訓練資料。

複習完畢,現在你也是 CLIP 大師了。

解決問題

模型架構

problem

上圖就是文本上下文優化(Context Optimization, CoOp)的架構,透過將上下文詞彙建模為可從資料中學習的連續向量,避免了手動調整提示詞的過程。

其中作者又分成兩個不同的訓練方式:

  • 統一上下文

    原文為 Unified Context,簡稱 UC。

    在提示詞的設計設計上,對於所有的類別,使用相同的上下文詞向量組成統一的提示詞,其提示詞的結構如下:

    t=[V]1[V]2[V]M[CLASS],t = [V]_1 [V]_2 \dots [V]_M \text{[CLASS]},

    其中,[V]m[V]_mm{1,,M}m \in \{1, \dots, M\})是一個與詞嵌入維度相同的向量,例如 CLIP 的特徵維度為 512,MM 為超參數,表示上下文詞元的數量。

    推理過程如下:

    • 將提示詞 tt 傳遞至文本編碼器 g()g(\cdot),獲得對應的分類權重向量(仍取自 [EOS] 標記的位置)。
    • 預測概率計算公式如下:
    p(y=ix)=exp(cos(g(ti),f)/τ)j=1Kexp(cos(g(tj),f)/τ),p(y = i|x) = \frac{\exp(\cos(g(t_i), f)/\tau)}{\sum_{j=1}^K \exp(\cos(g(t_j), f)/\tau)},

    其中,tit_i 表示用於第 ii 類的提示詞,包含該類別名稱的詞嵌入向量。

    提示

    除了將類別詞元 [CLASS] 放在提示詞的結尾,也可以將其放置在中間,像是這樣:

    t=[V]1[V]M2[CLASS][V]M2+1[V]M.t = [V]_1 \dots [V]_{\frac{M}{2}} \text{[CLASS]} [V]_{\frac{M}{2}+1} \dots [V]_M.
  • 類別專屬上下文

    原文為 Class-Specific Context,簡稱 CSC。

    在提示詞的設計上,對於每個類別,使用獨立的上下文詞向量。

    提示詞的結構如下:

    ti=[V]i1[V]i2[V]iM[CLASS],t_i = [V]_i^1 [V]_i^2 \dots [V]_i^M \text{[CLASS]},

    其中,[V]im[V]_i^mm{1,,M}m \in \{1, \dots, M\})是一個與詞嵌入維度相同的向量,MM 為超參數,表示上下文詞元的數量。

    推理過程如下:

    • 將提示詞 tit_i 傳遞至文本編碼器 g()g(\cdot),獲得對應的分類權重向量(仍取自 [EOS] 標記的位置)。
    • 預測概率計算公式如下:
    p(y=ix)=exp(cos(g(ti),f)/τ)j=1Kexp(cos(g(tj),f)/τ),p(y = i|x) = \frac{\exp(\cos(g(t_i), f)/\tau)}{\sum_{j=1}^K \exp(\cos(g(t_j), f)/\tau)},

    其中,tit_i 表示用於第 ii 類的提示詞,包含該類別名稱的詞嵌入向量。

提示

簡單來說,要不就是全部的類別都共用一組可學習的上下文詞向量,要不就是每個類別都有自己的一組。

直覺上來看,每個類別都有一組屬於自己的上下文詞向量,應該會有更好的效果。

真的是這樣嗎?我們繼續看一下實驗結果。

討論

在多個資料集上的效果

result 實線表示 CoOp 對 CLIP 的改進,星星表示零樣本 CLIP
虛線表示線性探針替代方案。
MM 表示上下文長度
「end」或「mid」表示將類別標記放在末尾或中間
CSC 表示特定於類別的上下文。


從上圖可見,CLIP+CoOp 在僅需兩個樣本(2-shot)的情況下,即可顯著超越零樣本 CLIP。當樣本數增加到 16-shot 時,平均性能增益約為 15%。

在 EuroSAT 和 DTD 這兩個專門任務上,性能提升分別超過 45% 和 20%。在細粒度數據集(Flowers102、StanfordCars、FGVCAircraft)以及場景和行動識別數據集(SUN397、UCF101)上,性能增益也普遍超過 10%。

對於挑戰性較高的 ImageNet 數據集(包含 1,000 類別),也提升 4.77%。

UC 和 CSC 的比較

剛提到了統一上下文(Unified Context)與類別專屬上下文(CSC),哪個效果更好呢?

這裡還是根據上圖來看,比較有 CSC 和沒有 CSC 的情況下,UC 的效果。

平均而言,UC 在多數場景下表現更佳。但在細粒度數據集(StanfordCars、Flowers102、FGVCAircraft)及專門任務(DTD、EuroSAT)中,CSC 表現更為突出,特別是在 16-shot 時。

所以並不是說有哪個方法一定比較好,而是根據任務需求選擇適合的版本可以進一步提升性能。

泛化能力轉移

zero-shot

由於 CLIP 已經具備很強的 Zero-shot 能力,所以作者擔心 CoOp 基於特定的數據集進行微調,會不會影響到 CLIP 的泛化能力?

上表的 source 指的是使用 ImageNet 進行微調,target 則是用來測試泛化能力的數據集。

實驗結果顯示 CoOp 增強了 CLIP 對分佈轉移的穩健性,表示提示詞的設計和學習具有跨域適應能力。

需要多長的提示詞?

context-length

作者在 11 個數據集上進行實驗,將上下文長度設置為 4、8 和 16。

實驗發現增加上下文詞元數量通常會提升性能,特別是在上下文長度較長(如 16)時,將類別詞元放置於中間(mid)的效果更明顯。但沒有固定的最佳上下文長度,需在性能與分佈轉移穩健性之間尋求平衡。

初始化方法

init

作者比較了隨機初始化和手工初始化的效果。手工初始化使用 "a photo of a" 的嵌入向量。

結果顯示良好的初始化對性能影響不大,雖然進一步調整初始化詞元可能有所幫助,但隨機初始化在實踐中已足夠高效。

提示詞的解釋性

explain

由於上下文向量是在連續空間中優化,難以直接解釋。

這裡作者採用間接方式,基於歐幾里得距離在詞彙表中搜尋與學習向量最近的詞彙。

以下展示在部分數據集上的搜尋結果:

  • Food101:"enjoyed" 與任務相關。
  • OxfordPets:"fluffy"、"paw" 有一定相關性。
  • DTD:"pretty" 反映材質描述。

實驗結果顯示,基於最近詞解釋學習提示詞的準確性有限,因為向量的語義未必與最近詞完全相關,學習向量可能超越了現有詞彙的語義空間,可能表示了更高維度的語義信息。

結論

本研究的實驗結果顯示,CoOp 在多個數據集上表現出色,特別是在領域泛化方面,顯著優於手工設計的提示詞,展現了其在數據高效學習中的潛力與優勢。

作為首次針對使用提示詞學習適配大規模視覺模型進行的全面研究,這項工作具有重要的開創性意義,不僅為提示詞學習提供了實證支持,也為未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。

提示

需要注意的是,後續研究發現 CoOp 在某些情況下對噪聲標籤較為敏感,且學習到的上下文難以推廣至同一數據集中未見過的類別,顯示出其在訓練期間可能過度擬合於基類的限制性特徵。

我們有空再來看看後續的研究是如何克服現有的這些挑戰的。